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黄色诱虫灯和黄板的诱虫效果对比
黄色诱虫灯和黄板的诱虫效果对比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的扩大,客观上为白粉虱越冬和繁殖创造了条件,其分布地区逐渐扩大,危害也日趋严重。由于这种昆虫繁殖速度比较快,1年可发生10多代,无滞育和休眠现象。多年来.温室白粉虱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大量使用农药,不仅引起温室白粉虱抗药性的急剧增加,且造成严重的农药残留。趋光性是许多昆虫固有的基本行为,温室白粉虱对黄色光谱具有明显趋性。黄板诱杀作为温室白粉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不仅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还可解决化学防治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但是由于没有系统性的理论指导,黄板的制作及使用都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利用黄板诱杀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多组比较试验,系统研究了黄板和黄色诱虫灯对温室白粉虱诱杀效果。以期能及时将诱虫灯合理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提高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1 诱虫灯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虫源为番茄温室大棚内的白粉虱自然虫源。主要材料与仪器有ZDS一10型自动换档数字式照度计、DWJI—l型温湿度计、显微镜、SPss软件等。
1.2 试验方法
1.2.1 黄板和黄色诱虫灯不同方向诱虫效果试验采用黄板和黄色诱虫灯与植株行向平行和与植株行向垂直,黄板大小为20 cm x30 crn,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随机挂于大棚。每隔48 h统计1次诱虫数,连续记录3次。
1.2.2 黄板和黄色诱虫灯悬挂不同高度诱虫效果试验采用黄板和黄色诱虫灯垂直放置,从番茄顶部高度一20 cm处开始,每20 cm为l级,即灯管离番茄高度分别为一20、0、20cm,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随机挂于大棚。每隔48 h统计1次诱虫数.连续记录3次。
1.2.3 黄色诱虫灯不同功率对诱虫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灯管功率为8、20、40、60 W 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随机挂于大棚。每隔48 h统计1次诱虫数,连续记录3次。
1.3 统计分析.
将调查结果整理后,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诱虫灯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黄板和黄色诱虫灯不同方向的诱虫效果
黄板和黄色诱虫灯不同方向诱虫效果见表1。板面与灯管设置方向对诱集温室白粉虱效果无影响,不管是与植株行向平行还是与植株行向垂直均无差异显著性。说明黄板及诱虫灯诱杀温室白粉虱的效果与悬挂方向无关,同时也说明在此试验条件下黄色诱虫灯对白粉虱的诱杀效果好。
2.2 黄板和黄色诱虫灯悬挂不同高度的诱虫效果
黄板和黄色诱虫灯悬挂不同高度诱虫效果见表2。距顶端叶面高度20 cm诱虫效果最好,与0 cm和一20 cm诱虫数差异显著。0 cm和一20 em之间无差异显著性,但黄色诱虫灯对白粉虱的诱杀效果比黄板好,二者差异显著。
2.3 黄色诱虫灯不同功率对诱虫效果的影响
黄色诱虫灯不同功率对诱虫效果的影响见表3。灯管功率为20 w的黄色诱虫灯诱杀温窜白粉虱的效果最好,与灯管功率为8、40及60 w的诱虫灯诱集白粉虱的效果差异显著.而8、40、60 W的诱虫灯诱集白粉虱的效果无差异显著性。
3 诱虫灯实验结论与讨论
通过一系列黄板和黄色诱虫灯诱集温室白粉虱的试验可知,黄色诱虫灯诱虫效果比黄板好。黄色诱虫灯不同设置方式对诱集温室白粉虱无显著影响。诱虫灯设置高度以低端高于作物顶端20 cm效果最佳.可能是因为温室自粉虱喜欢在作物顶部活动.喜欢危害植株幼嫩部位。同时20 w的诱虫灯对温室白粉虱的诱集效果最好,据此提出利用黄色诱虫灯诱杀温室自粉虱时.应选用黄色鲜明的颜色.悬挂高度以略高于植株高度为宜。诱虫灯悬挂方向和诱集时有无光照可以不予考虑,这与研究的黄板对温室白粉虱的诱捕效果一致。
试验结果表明,黄色诱虫灯诱杀温事白粉虱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发现,黄色诱虫灯对美洲斑潜蝇、蚜虫等也有一定诱捕作用。在应用中,可一灯多用.达到减少杀虫剂使用量.降低蔬菜生产成本的目的。并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仪器:太阳能杀虫灯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