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全面展开
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全面展开
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全面展开
本网讯 2月下旬以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发动南方遭受低温冰冻灾害较重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10省(区)栽培、种子、土肥、植保四个种植业推广系统,启动实施“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先后召开了活动动员会、新闻发布会、技术培训会,在报刊、网络设立了宣传专栏,建立了联系点制度,并选派业务骨干分赴10省(区)开展活动。各地农技推广部门积极响应,在当地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精心组织,深入灾区,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开展灾情调查、巡回指导、技术培训、示范展示等工作,指导农民做好灾后重建、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正在全面展开。 一、突出一个主题,着力三大任务。3月上旬以来,各地突出“科技减灾促春耕”这一主题,围绕灾后重建、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三大任务,根据不同地区的灾情和农时要求,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技术会商、培训和指导,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云南省组织开展了“科技减灾促春耕百日行动”,即组织1000名农业科技人员,分赴10个县市,奋战100天,最大限度减少夏季粮油损失。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省组织开展了“四个一”行动,即组织1000名农技人员,深入10个县市、100个乡镇、1000个村,开展“千名农技人员进千村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着力抓好夏季粮油生产。湖北省努力实现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五结合”,即与各单位业务工作相结合,做好春耕生产和基层调研工作;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加大科技减灾投入力度;与上下业务工作相结合,加强本行业、本系统联系;与地方政府工作相结合,为基层开展春季农业生产提供参谋;与舆论宣传相结合,推动全省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 二、形成一个合力,建立三级组织。各地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技术、人才和网络优势,整合力量,共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省(区)均成立了专家指导团、技术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三级组织,分层次、分地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安徽省成立了以省农委分管主任为组长,农技、植保、土肥、种子、菜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协调指导组,下设办公室,协调各部门共同开展活动。江苏省整合作栽站、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园艺站等单位力量,组建13个专家指导团,每个团由一名处级干部任组长,分赴13个省辖市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四川省每个重灾县(市、区)组织成立由栽培、植保、土肥、种子等专业技术负责人及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由县农业局局长带队,分赴重点乡镇开展技术培训。江西省在每个重灾县市组织100名农技人员成立科技小分队,分赴10个重灾乡镇、100个重灾村,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制定一个方案,开展三项工作。各地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开展技术会商。各省(区)农技推广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配合县市农业部门开展技术会商,协助制定灾后恢复生产和春季农业生产技术方案、技术路线,落实受灾作物生产管理及春耕备耕技术措施,超前谋划科技促春耕各项工作与措施。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各地技术小组分层次、分区域、分农时,针对当地生产实际,主动与正在实施的科技入户工程、农民培训工程衔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尤其是组织被选聘为科技入户工程专家、技术指导员及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技术培训,解答农民提出的关键技术问题,帮助农民提高春季生产管理科技水平,抓好春耕备耕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湖北省曾都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60多场,受训农民20000人次以上,印发各种技术资料30000余份。三是开展生产指导。各地组织农技人员查苗情、病虫草情、墒情和肥情,综合分析当前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科学对策,实地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苗床培肥、种苗生产。湖北省嘉鱼县农技部门指导农民抢收留田大白菜和包菜8万亩,抢管蔬菜、油菜、小麦、苎麻等在田农作物25万亩,抢改白菜、苋菜、菠菜等速生菜2万亩,抢建损毁大棚1万亩,其中修复大棚6000亩,重建大棚4000亩,确保了灾后不掉茬、不误季。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