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苏沿海棉花出苗不齐的原因及对策2
苏沿海棉花出苗不齐的原因及对策2
1.4土壤的影响
盖籽土过薄易失水,部分棉种的种壳不能脱落,带“帽子”苗较多;过厚则影响通透性,使部分发芽势弱的种子不能顶土出苗。
盖籽土受前茬麦田除草剂的污染。主要症状为出苗不齐,畸形苗较多且分布均匀,部分棉苗出土后逐渐萎缩死亡。
1.5种子因素
黄河以南棉区生产的种子,在种子生长期间,如果雨日偏多,日照不足,则后熟作用不到位,虽发芽率达标,但发芽势不强,发芽速度较慢。田间表现为出苗参差不齐,解剖未出苗的种子具有生活力,播种后20d后还在出苗,齐苗期大幅度推迟。2004年春播,本省某公司生产的棉种经农业部检测,发芽率为86%,但播后大面积出苗不齐。
实践证明:质量合格的棉种常温或低温贮藏1年后,因后熟作用完成得较好,其发芽率一般可提高2%~5%,而发芽势则提高10%左右。新、陈种子播在同一苗床,陈种一般提前2d齐苗。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及生理特性。原产于长江流域的品种如湘杂棉系列、鄂杂棉系列、部分苏棉、皖棉等,它们大多数种皮稍厚,吸水速度略微慢一些;而产于黄河流域的品种如中棉系列、鲁棉系列、冀棉系列等,它们大多数种皮较薄,种子基础含水量普遍较低,吸水速度较快。这些不同品种播在同一苗床,长江流域的品种出苗一般要迟1~2d。
本棉区已全部使用脱绒包衣棉种,江苏省自1988年起就推广了泡沫酸或稀硫酸脱绒技术,经泡沫酸或稀硫酸脱绒的种子,种皮的通透性好,吸水速度快,出苗快而整齐。近年来不少棉种生产厂家为节约成本,使用机械磨光脱绒,这种方式加工的种子,种壳结构没变,蜡质层还在,吸水速度与毛种子相似。将这两种方式加工的种子播在同一苗床,后者出苗明显偏迟1~2d,加之沿海棉区土壤保水能力差,齐苗的机率只有50%左右,风险较大。
2措施对策
2.1科学施用基肥
人畜粪等有机肥应在冬前施入苗床,施用后深翻土壤,使其冻融交替,达到肥土相融的目的。播种前20d内禁用尿素,苗床专用肥也要在播种前7d使用,基肥禁用碳酸氢铵。-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苏沿海棉花出苗不齐的原因及对策3
- 下一篇:苏沿海棉花出苗不齐的原因及对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