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甘肃耕地质量不容乐观

来源: http://www.top17.net/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5-08-19  阅读
  甘肃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显示,全省耕地面积总量有所增加,达8115万亩,但其中1500万亩因生产力比较低下,已不适宜继续耕种,目前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为6615万亩。
  
  数据显示,甘肃省耕地面积虽有所增加,但从耕地分布区位和质量来看,相当一部分耕地生产力还比较低下,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有618万亩;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需压减耕地135万亩;中部干旱地区有750多万亩旱沙地、沟坝地、撂荒地等不稳定耕地,因自然、人为因素影响已不能正常耕种。甘肃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状况仍没有改变。
  
  崔增团介绍说,甘肃省耕地质量的基本特征是土壤肥力水平整体偏低,中低产田比例较大。由于长期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重产出、轻投入,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对耕地保护不够,甚至是掠夺式经营,使耕地超负荷应用,导致耕地地力退化、耕性变差,质量逐年下降。
  
  甘肃省土壤肥力水平整体偏低,耕地地力基础贡献率平均为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耕地中低产田数量大,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土壤养分含量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g/Kg的面积占82.5%。
  
  土壤退化严重,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受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地表径流枯竭、不合理灌溉的影响,我省土壤退化比较严重。河西及沿黄灌区盐碱地面积为480万亩左右,分别占二调和统计耕地总面积的6%和9%;土壤盐渍化已造成该区域土地生产能力减退,盐碱地区粮食产量不足当地产量的60%;据测算,该区域因土地盐渍化损失的粮食每年超过10万吨。另外,工业“三废”乱排乱放、农业废弃物乱堆乱用、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大且回收较难、农药大量残留、化肥过量施用,耕地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
  
  “藏粮于地”如何实现?
  
  今年中央1号文件,将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列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假使到2020年全省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可实现年增产粮食100多亿斤。
  
  如何实现“藏粮于地”?为了控制化肥和农药对耕地带来的污染,今年我省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及新型肥料,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另一方面,为依法加强对耕地质量的建设与管理,我省出台了《甘肃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富余的农作物秸秆占用耕地和农村道路,一些农民只好在田间地头将其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