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昆明农业走入“互联网+”时代

来源: 昆明日报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7-11-22  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智慧农业备受关注。在第十三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智慧农业展上,不仅可以看到昆明农业由1.0到3.0时代渐次发展的脉络,更可以前瞻昆明迈向“互联网+” 4.0现代农业时代的新技术发展趋势。
  建成6大数据平台
  在昆明市农业局市场信息处处长马云辉看来,农业1.0时代,就是锄头+人力的传统农业时代,效率低、抗风险差;农业2.0时代,即机械农业时代,这时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3.0的特征是开启了信息化(自动化),与2.0时代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更高。如今,昆明农业也逐渐进入“互联网+”4.0时代。
  据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昆明农业在信息化领域拥有“昆明农业信息网、昆明农业数字乡村网”等6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生产、互联网+经营、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服务”4个方面的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网+生产”方面,早在2003年,昆明就开始探索互联网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先后以龙头企业基地为载体,分别在斗南锦苑花卉、石林万家欢等基地实施农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示范工程,主要用于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节水示范及科研,测定作物需水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昆明累计发展农业“互联网+生产”2500亩左右,主要用于高档花卉育苗、高档中草药育苗和观赏型的农庄。同时,还有34个标准养殖小区基本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可以说,“互联网+生产”有效提升了昆明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了高效节水、节本增效。
  在互联网实时监管农产品生产质量应用方面,昆明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管为切入点,自主研发了“昆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昆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走出了关键一步。
  目前,昆明已在寻甸县10个乡镇、26846.5亩土地和456户5亩以上蔬菜种植户(企业)实施蔬菜生产及质量安全全覆盖网格化监管试点,可以做到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控。
  “互联网+服务”也值得关注。据马云辉介绍,根据省政府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昆明市已投入2251.5万元建成昆明“数字乡村”网,覆盖市、县、乡9032个自然村,为全社会提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全面提升了昆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
  推动“两化”融合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旭华认为,无论是浙江还是昆明,在“互联网+”农业方面,都有很多有成效的探索。但当前智慧农业的发展推广使用,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信息化和产业的融合问题。
  为加快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两化的融合,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昆明农业发展升级版,昆明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编制了《昆明市“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将结合智慧昆明建设,突出本地特色,适度超前谋划,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三农”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智慧昆明”农业模块,促使全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努力构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建成共创、共享、共赢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圈。
  据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方案》得到了省农业厅的认可。市农业局已成立智慧农业工作组,积极推动组织实施工作。
  那什么是智慧农业?昆明智慧农业4.0究竟包括哪些建设内容?在马云辉看来,智慧农业最大特点就是会感知、分析、思考、决策和行动。而昆明智慧农业是指,建立一个支撑现代农业和城乡建设“1+1+1+4”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体系,3个“1”分别是昆明智慧农业云平台、昆明市农业产业扶贫大数据中心、数字农业调度中心;“4”即互联网+农业生产”“互联网+农业经营”“互联网+农业管理”“互联网+农业服务”4个体系。
  已储备40多个项目
  蔬菜农残是否合格、农产品加工质量是否合格等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管理者和消费者关心的核心问题。随着昆明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建设,特别是“互联网+农业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的建成运营,农产品质量管理将更“智慧化”。
  据马云辉介绍,“互联网+农业投入品监管”“互联网+农产品质量管理”等子系统的建成,将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质检、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并与农业综合执法大数据、监测预警体系有机融合和共享,创新应用和监管模式,提高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记者了解到,《方案》储备了40多个项目,其中部分已开始实施,并取得应用成果。
  据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互联网+种植业”子系统目前在富民百花山庄及昆明市农业科学院宜良县、西山区试验基地,已建设物联网示范基地210亩。“互联网+农产品质量管理”子系统目前已在寻甸县、宜良县、石林县、东川区覆盖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互联网+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管理子系统”可对接、置入斗南花卉市场、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华潮水产品批发市场、金马正昌水果批发市场、康乐茶城等专业批发市场电子管理平台及信息中心。
  可以预见,智慧农业系统不仅是一个改变农业生产现状的革新系统,更是打破乃至颠覆传统业态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革命。
  现场
  “老把式”变“新农人”
  李树美拿奖了。他负责的富民树美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下称树美合作社)种植的“树美”苹果,获第十三届中国昆明国际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消息刚传出来时,在业界内引起了震动——去年就拿奖了,今年又得奖!对于获奖的秘密,昆明浩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浩普科技公司)负责人秦岭了解得很清楚。
  水分等数据一目了然
  11月17日,秦岭带着记者前往树美合作社探秘“树美”苹果。
  沿着蜿蜒的山路,汽车从G108国道拐进富民县罗免乡罗百公路,从海拔1800多米的山脚,“怒吼”着冲向海拔2400多米的百花山山顶。富民县百花山农业产业园区树美合作社苹果种植基地就在那里。
  乍一看,树美合作社的苹果基地与传统的果园没有多大区别,但一块标示牌却透露了它不一样的“身份”:山地果园干旱监测和水分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又称智慧农业工程应用示范基地。尽管如此,除了滴灌系统、风向仪等仪器设施外,从外观似乎看不出该苹果种植地块拥有什么样的“智慧”。
  记者正疑惑不解时,秦岭掏出手机,轻触一款应用后,操作界面清晰显示出苹果种植基地实时视频,以及气温、风向、土壤水分、施肥等数据指标。正在此时,一条红色警示不断出现在菜单界面上。“这是土壤信息采集系统在提示,果树有缺水情况。”秦岭一边解释一边查看。用“绿、黄、红”三色显示的土壤水分界面,指针已指向“黄色”,证明果树缺水。随即,秦岭又轻触喷灌系统,系统马上计算出喷灌时长、水量等指标。再点确定,果园喷灌系统瞬间涌出浇灌用水。
  据秦岭介绍,树美合作社苹果种植基地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是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浩普科技公司是项目的研发商和承建方。项目建于2016年,建设面积30亩,涉及中央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土壤信息采集系统、田间自动控制系统、施肥系统等。同时,项目在智能监测控制系统上,配备了土壤墒情监测站、生长环境监测站、远程控制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
  “以前我们是用锄头种地,现在我们是在手机上用指尖就可以种地了,而且种出的苹果比我们依据经验种出来的还好。”在百花山种了近20年苹果的树美合作社成员施朝华说。
  颠覆传统农业认知
  树美合作社是由李树美牵头组织、由施朝华等5户果农组成的农产业经济组织。一生40多年都在和苹果打交道的李树美,堪称农业“老把式”了,但是通过智慧农业手机应用端监控组织苹果的种植生产还是从业以来第一次。
  对于这次尝试,李树美同许多业界人士一样,一开始也是将信将疑。在试验之初,树美合作社选取了一片才一年的苹果幼苗地作为智慧农业试验地。这是一片土壤一般、在山垭迎风口的试验地,但结果给合作社成员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据该试验地的实际操作人员施朝华介绍,一般苹果树,一年至少需要浇两次水。30亩的试验用地,按传统浇灌方式,4个工人需要10多天才能完成浇灌。采用智慧农业系统后,只需在手机应用端就可以完成浇灌,而且用水量非常精准。施朝华算了一笔账,传统方式浇灌,仅人工费用就需7000多元。采用新的浇灌系统后可节水60%-70%,一次节省水费2000多元。仅这两项就能节省超过10000元的费用。
  “一年生苹果树苗,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基本上不会挂果,但采用智慧农业系统后,试验地上的苹果树不仅普遍挂果,而且果形大,色泽漂亮。”李树美说,这颠覆了大家对一年生果树不挂果的认知。
  着力降低系统应用成本
  除了硕大的果形、绯红的色泽令树美合作社成员惊喜外,普遍增产的态势也令施朝华喜出望外。据他测算,按试验地块的挂果率,如果移植到5年生的苹果树上,每亩将增产20%-30%,即150千克-200千克苹果。按今年百花山庄17元每千克的最低售价,每亩将增收2550元-3400元。
  在智慧农业的“浇灌” 下,“树美”苹果一举夺得第十三届中国昆明国际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虽然这不是智慧农业的全部‘功劳’,但这样的种植方式令苹果品质和产量大大提升,也得到了同行的关注。”李树美说,今年已有全国各地20多批、300多人来参观树美合作社智慧农业系统。
  不过,李树美对智慧农业系统的推广应用也有喜有忧,喜的是能革新农业生产方式,带来好的收益;忧的是这套系统投入费用也不少,需要四五年才能收回投资。对此,秦岭表示,除在富民树美合作社苹果种植基地建有智慧农业示范外,浩普科技公司还在四川、香格里拉等地,成功实施了多个智慧农业项目。针对费用较高的问题,目前正在和用户一道降成本、提品质。
  观察
  规模提上去 成本降下来
  发展智慧农业,并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事,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尽管智慧农业已彰显出其光明“钱景”,但其推广应用成本也让部分人望而却步。如何不让高投入成为推广智慧农业的“拦路虎”呢?
  正如业界人士所言,当前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问题,是信息化和产业的融合问题。融合,需要两者的切合点。“我也想采用智慧农业设施,就是成本太高了……”这是业界普遍存在的想法。据市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昆明建设的农业互联网,每亩造价一般在12万元-20万元。这对于本身就投资大、周期长的农业来说,又是一笔大投资。
  在业界人士看来,智慧农业设施系统的投入成本,目前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首先是要将规模提上去。目前的智慧农业系统应用项目大部分是示范性质,因此在设备设施的采购上,不可能有太多议价空间,只有把规模提上去,才有望降低投入成本。而农业产业化的规模除了取决于生产资料外,还在于土地资源。采访中,部分业界人士认为,只有加快土地流转速度,让更多资本投入农业,才有望在短期内加快智慧农业的应用速度。
  除加速土地流转速度,让更多的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外,另一个措施是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推进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目前,浙江、江苏、成都等地已开始采取这样的措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托普服务号微信二维码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2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