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我国开始选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
我国开始选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
我国开始选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 |
日期:2008-03-24 08:30 | 作者:胡宇芬 辛业芸 艾治勇 | 来源:农民日报 |
四年内建二十五个百亩示范片形成二至三套高产标准化实用技术体系 为继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由袁隆平院士牵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示范”日前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启动。袁隆平希望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为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参加了启动仪式。 近年来,我国在超级杂交稻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目前培育和推广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大多是中稻组合,早稻和晚稻组合明显偏少,熟期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且大多数超级杂交稻组合在高肥栽培条件下表现超高产,反之产量一般;一些主推的超级杂交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也有待提高。 根据科技部和湖南省政府会商精神,湖南省科技厅精心组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武汉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和福建省农科院等优势单位申报了“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示范”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支持。 超级杂交稻的“广适性”是指对不同土壤、生态气候条件、耕作制度都有好的适应性,尤其是耐(抗)异常气候条件的能力不低于区试中的对照品种。专项将紧密围绕这一特性展开攻关,计划用4年时间,创制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4至6个,培育长江流域广适型超级杂交早、中、晚稻新组合共8至10个;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建立安全高产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20万亩、不育系繁殖基地2000亩,并编制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建立25个超级杂交早、中、晚稻百亩示范片,形成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超高产标准化实用技术体系2至3套,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单产提供科技支撑。 |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历时4年取得4大创新成果 我国食..
- 下一篇:低温施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