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解读:农业市场化的重要意义

来源: http://www.top17.net/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4-03-29  阅读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一方面解决了生产关系不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农业生产特点的矛盾,形成了以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的新的农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在这一改革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动力和农民长期对温饱的渴求,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业要进一步发展,仅靠政策的简单推动或农民自发的愿望,已经远远不够了。

  我国在迅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的作用与力度在日益加深,范围在日趋扩大,对外开放把国际农产品的竞争力量也渗透进来。这使得刚刚过上温饱生活并想进一步致富的广大农民,在面对不确定的自然风险的同时,还要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与市场供求风险。因此,农业市场化问题,是农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又一新问题。

  1.农业市场化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从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来考察,有三个基本的共同特征:(1)高度商品化。即农业生产产品全部商品化,同时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也几乎全部从市场购买。(2)高度商业化。即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场同商店、银行、工厂一样,是纯盈利性的企业组织。(3)高度专业化。包括生产经营专业化,产前、产后相关活动专业化,地区专业化与国际分工专业化。商品化、商业化和专业化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现代农业经济的基础。其中商业化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正是农场主追求最大利润并相互竞争,才推动了农业的技术进步、专业化分工、资本积累和商品交换,即实现农业市场化,才是推动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封建传统及其观念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农民已经习惯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计划是无所不包的,人、财、物、产、供、销,都要按计划支配,也就是说,农业产值,农产品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用水、用电、化肥、农药、种子的供应,农产品的收购、储存、销售,以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补贴等等,都要列人计划,而农户只需按计划劳作与生产而不用考虑别的什么。虽然改革开放10多年来,市场与市场经济已经逐渐深人我们的经济生活包括农业活动中,但由于长期惯性而致使农户不愿意介人激烈的竞争,不愿意承担市场的风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定制时期,市场体系与调控体系都很不完善,再加上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很好地对自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定位,在如何运用制度与市场的力量发展农业方面还没有经验(往往喜欢用行政力量或不适合的政策)。因此,即使政府用了很大力量(包括不断改进的各种政策,投人的增加和新的科技手段与因素的渗人),农户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并进行各方面的努力,但由于传统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小农经济还没有打破,农业发展还处于低效率阶段,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可以看出,只有真正推进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的改革,即农业市场化,才是推动农业朝着高效率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原动力。

  2.农业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在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在农村,我们的农业基础条件很差,农业发展还处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阶段。虽然改革开放多年,市场观念与商品意识已经开始在我国农村渗透与深入,农业市场与农村市场已开始培育发展,但不能否认,农业、农村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痕迹。如果农业、农村不进行全面市场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成为一句空话。而由于这一问题本身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中国农业市场化和农村市场化将是中国经济全面市场化的关键,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3.农业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205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我们应明确认识到农业不实现现代化,我国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长期以来,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比较重视的是生产手段现代化,如以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等为主要追求目标,而对制度现代化即农业市场化重视不够,以至于在我国农业生产手段取得一定进展时并未改变小农体制。事实上,只有以制度现代化为基础,再辅之以生产手段现代化,即在农业市场化基础上进行生产手段现代化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农业投人严重不足已经极大地阻滞了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进程,其根源就在于目前体制与制度的约束。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